有点迂腐甚至恶心的说,我觉得班主任是个有意无意间真正领悟到了儒道文化精髓的人。似乎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219的班风是全校一致公认最差劲的,虽然学习上有过曾经久居第二的辉煌,但是到了高三我们班的成绩却到了最后一名,一些为自我的成长而积极思考乃至有若许浮躁的同学甚至要求换班主任。当然,班上总会有很尊敬他的学生,我在那时算是一个弱典型吧,虽然因为我太差的学习无法获得与之交流的机会;刘径舟是一个强典型,这是外话。仁慈,不会太要求你给你太多束缚,这是我非常想要的一种管理。而他给人最大的自由,除非学校领导压力实在顶不住了,他才会管教管教我们,有一件事情我是有很深刻印象的,任斌在高一高二几乎每天晚上都爬围墙出去玩梦幻西游,甚至都被学校抓住过几次,可是任斌依然故我,后面任斌的“屡屡作案”他心里也非常清楚,但是每次任斌的爸爸妈妈打电话来问儿子现在有没有又出去玩网游,他却说没有,这在很长时间迷惑了我,我一时之间想起了孔老夫子的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那么刘老师的风格就是不论你愤还是不愤,悱或是不悱,哥都不会去发啊启啊什么的,莫非刘老师已然身为教师,依然以孟夫子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以自警吗?到了高三,我们班向来领先全年级的成绩一下子日落西山,差不多到了垫底的边缘了,这种困惑越发困扰着少不经事的我,可是他依然笑得像尊佛。
而他真的就笑到了最后,任斌成了长沙市的理科状元,219班均分居所有理科班最高,过重点本科线人数也最多。
这多少又有点诡异了。我想起高三时候热播的一部校园题材的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里面的一句话,“自信和努力,可以创造奇迹”。对于我们而言,创造奇迹的是自由与信任——当然我们也是很努力的。毕业后我尝试着和班主任聊过很多,他说过,他始终给予了他的学生最大的信任,相信这些孩子学生们的悟性和意志。确实,在那个人生的关口,没有人会麻木到不会为自己的前途考虑,而事实是眼前的,我们要是确实成绩不好,所以就需要努力,也没有人痴呆到这点都想不到。而要是我们努力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成绩,这不是一种悲哀,不管在儒家道家还是佛家的眼里,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一碗水能端平的,这种人生的体验能收获在高三而不是以后更加残酷的人生旅途应该说是一种幸运。根本不用那些无端的指导,因为这些指导从来都是“Keep moving,you will make it!”之类的俗套的砥砺。砥砺是必须的,但是漫漫人生路上,“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过多需要指导的人不会获得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豁达。最重要的,自由是智慧之源,尤其在今天,没有多少年轻人会想着“学而优则仕”“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未天下法”,很多东西都只是只有价值观普及的社会里无数人自由活动的副产品,比如财富,比如名望。大多数时候管理的作用只是聚拢现有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创造一时的强盛,但是却会束缚智慧栖身的自由之土壤,活生生的例子就是隔壁的221班,一直是第一,高考却到了第四。班主任教会我们的,是一种放达的态度和自由的心,这些,都是智慧的本源与核心。
我以为,这些,才是219班学生最聪明,最活跃的真正原因,大多数中国式教育者们的工作,最终是让学生从多走向了一,从天生的活跃走向了别人定下来的规矩,从我随心动走向了我随人动。前面多次说到了理科教学的根本意义,那么人文学科呢?尤其班主任其实更多的是做管理工作,说的浓重一些,就是人文工作。可能你已经猜到了我的想法,就是要让一个人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人要有自己的思想,所谓“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就是个器皿,就是个摆设,就是装东西的,比如瞎塞所谓的知识,樱桃小丸子妹妹有言:“我以后真的要用二次函数去买菜吗?”。而真正要实现孔老夫子这些,唯一的出路反倒是老子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唯无为,这些迅速成长的孩子们才可以真正找到自己的出路,找到自己可以做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至于做得怎么样,都是其次,奥斯卡经典电影《心灵捕手》的主题也在于此了。而所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又与邹老师思想里的“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定位”一脉相承,不是你告诉人家应该做什么之类,一个了悟了人生意义的灵魂,只能自己于千难万苦中去获取。至于做得怎么样,我相信,而且我觉得刘老师甚至大多数人都相信,人生来并非是平等的,人类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可以追求人权的平等,但各人资质、才能、性情和机缘等等却不可能平等,快乐和宽慰的要义在于上层的管理者中层的议说人都不要想着一碗水端平,而我们自己就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特质,找到自己的定位,孔老夫子又说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于刘老师之教育观而言,于万千你我而言,“何有于我哉”?
刘老师这种不积极作为,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和自由还有两个好处。其一是淡化了竞争与排名的恶俗意义,其二是淡化了对学生区别对待的尴尬处境。首先理解这句话,如果一看到学习优秀的学生就殷勤赞语,励励引之,这就是强化了竞争与排名的恶俗意义,前文有所描述。当然不要钻牛角尖,这也并非就是鼓励你消极作为,无所事事。刘老师从不去倡导什么,却并非就是什么也不推崇和欣赏,比如刘成的心态,任斌的天赋,周芬的积极,卞红军的性情,等等,尤其,在有一点上刘老师和殷老师的触觉是一致的,那就是与天赋异秉的学生相比,刘老师更欣赏勤奋刻苦的人,或是心态轻松、性情豁达学生。尤其对于前者,的确,我相信,只要人类还存在一天,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就会继续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打败,今天谁超过了谁,明天谁又成了新的第一,不是,而是为了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命定的局限尽可用在,刘易斯可以跑到8秒几几,不还是有个7秒几几在那招摇?但是不屈的挑战却是不可须臾或缺。每个人都应该去竞争,去努力,这是贺老师对任斌所说的“自信,永远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最棒”、“认真,并保持这种态度直至整个一生”的意义,我相信刘老师把这些也留给了学生自己去领悟,如果领悟不到,那“如之何,如之何”的叩问,也只能留由佛陀的“不可说,不可说”来回答了。